美国高速公路考察纪实
程 同 明
(连云港市高速公路指挥部 连云港222002)
1 美国及其高等级公路的概况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所属阿拉斯加在北美西北角,
夏威夷在太平洋中部),北邻加拿大,西南接墨西哥,陆
界长约9080km;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东南临墨西
哥湾,海岸线长约22680km;总面积9372614km2,人口
约24951.1万。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速公路最多、设施最完善、路
网最发达的国家。素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拥有约
1.6亿辆汽车,平均不到两人就有1辆汽车。以十纵十横
为主骨架,总长73000km的州际高速公路是全世界最发达
的公路交通网。美国西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造于1938
年,1940年12月30日通车。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高
速公路84000km。横贯美洲大陆的纽约——洛杉矶高速公
路,全长4556km,是当今世界上最长高速公路。现在美
国的高速公路已把人口5万以上的城市连贯起来,形成了
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美国联邦政府公路总署设在华盛顿,虽为联邦交通
部下属单位,但其署长均是由历届总统任命。联邦公路
总署下设9个区域办公室,每个区域办公室分管5~6个州
的公路工作,具体负责指导所属各州公路局的业务,美
国每个州都设有州公路局。美国是个联邦国家,州政府
的权力都很大,国家干线公路系统也多交给地方政府养
护管理。其公路编号按公路走向,南北方向为奇数,东
西方向为偶数。
美国现有公路总里程630万km,其中国家资助的公路
系统150万km,占总里程的23.8%;各州自建公路系统
480万km,占总里程的76.2%。公路总里程中,直接属于
联邦政府的公路仅有29万km,如国家公园公路和国家森
林公路等。
美国有州际公路7.3万km,仅占公路总里程的
1.2%,但汽车运输量却占公路汽车总运量的22.3%;其
它干线公路有59万km(部分是高速公路),占公路总里程
的9.4%,但汽车运输量占公路汽车总运量的41.9%,由
此可见高速公路在公路汽车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美国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
这次参观考察,看到了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市区
附近的6、8、10、12车道的高速公路,但大量的还是4车
道的高速公路。
2.1 横断面标准:
其标准横断面是:中央分隔带9.75m,左路缘带
2.44m,一侧行车道7.32m,右路缘带3.05m,硬路肩
1.22m,路基总宽37.81m。
中间带包括中央分隔带和左路缘带,采用的标准宽
度是14.63m。他们认为,当中间带宽度等于或大于12.2m
时,才能真正将两个方向的车流分隔,对向交通气浪压
力及噪音就会减轻,又能降低夜间车灯眩目影响。由于
中间带较宽,有的内侧防撞栏也不再设置。为增加中间
带的宽度,大部分路段的预留车道也并入中间带内,并
种草植树,布置成优美的环境。中央分隔带以凹型为
主,仅在市区附近才采用凸型。
公路的路肩带也较宽,它包括右路缘带和硬路肩,
其宽4.27m,除原有的各项功能外,还有一个特殊用途,
即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处理事故车辆可以从路
肩带通过,便于及时处理事故,疏通交通,减少阻车时
间。
公路多采用低路堤、缓边坡。当路堤高1.5~3.0m
时,边坡为1∶4~1∶3;高达4m时,边坡为1∶2,很少
衬砌。边沟多数是土质的,也有用预制块铺砌的,或现
浇水泥混凝土的。
土质边沟多采用缓坡圆弧形,二侧沟坡一般都大于1
∶3,沟底宽1m左右,沟深一般在0.5~1.0m之间。
公路占地边缘有铁丝网隔离栅封闭。网高1.5~
2.0m,立柱有铁、混凝土和木质三种,柱距2.0m。
2.2 路面
高速公路的路面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二种,
以沥青混凝土为主,但在市区附近多为水泥混凝土,也
有把新铺并拉毛的水泥混凝土作基层,其上再铺15cm厚
的沥青混凝土作面层。选用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是
根据修建费用、使用年限、交通量大小、重车多少、养
护方式等综合考虑决定。
沥青路面常用橡胶或聚合物改性沥青作粘结料,铺
成开级配抗滑面层。沥青路面的厚度有向厚层发展的趋
势,有的厚达30cm以上。为了减少反射裂缝,他们用涂
沥青的聚丙烯织物铺在基层之上作隔离层。随着交通量
的增大,水泥路面的厚度也在增大,有的厚达28~30cm
。部分面板断面结构采用内侧薄、外侧厚的梯形断面。
为适应高速公路上汽车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其路面的拉
纹方向平行于路线的走向。为减轻行车颠簸和面板夏天
膨胀的顶推作用,缩缝按4.0、4.5、5.5、6.0m不等间距
布置,并与中心线呈70°~80°斜角。已在20个州的50条
高速公路或飞机场应用贫水泥混凝土或经济水泥混凝土
做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化程度很高,一般都用大
型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拌和,用履带摊铺机摊铺,用拉纹
车划槽。平整度用3m直尺量验,不合格的用刨平机处
理。美国东、西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不同之处,在
于东部面板内常加钢筋,并涂环氧树脂防腐;西部则不
加钢筋。
沥青或水泥路面使用一定时期后就会出现裂缝等各
种病害,常采用沥青灌缝或沥青混凝土罩面修复。
路面排水的方法则是向外侧多利用路缘石、送水槽
集中排水;向内侧则通过中间带附近的集水井,盲沟等
把积水排出路外。
美国对施工安全很重视。在施工路段前500m就设置
有桔黄色、带小红旗并不停闪红光的醒目标志牌(有时是
模拟人在挥红旗)和可变情报板,沿路还设置许多立式或
塔式的隔离块,连临时参观人员也必须头戴安全帽,身
穿能反光的黄色背心。
2.3 立交桥与一般桥梁
所有的高速公路全部是全封闭、全立交。美国1928
年就在新泽西州兴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苜蓿叶式立交桥,
接着1930年在芝加哥又建成了一座拱式立交桥。在洛杉
矶有一座4层式定向型立交桥,该立交第2、4层为主干
线,每层6个车道,第1、3层布置左转匝道,最上层高出
地面14.4m,最下层低于地面6.6m,干线设计车速
96km/h,匝道设计车速55km/h,日交通量15万辆。
由于美国选用低路堤、上跨桥方案,所以公路上的
桥梁特别多,而且结构也较新颖。仅在洛杉矶地区的110
号高速公路和105号高速公路上,我们看到的桥梁主要体
系就有梁式桥(如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悬臂式或连续式
梁、箱梁、钢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式桥(如石拱、
混凝土拱、钢拱),钢架桥(如T型钢构),吊桥和组合
体0.6m,支柱高出地面0.8m,柱距2.5~3.0m。
护栏主要设置在行车道的二侧。如外侧路堤高度小
于2m且边坡缓于1∶2.5时也有不设,内侧中央分隔带宽
度大于10m时也可不设,但在桥涵及危险路段必须设置。
在中央分隔带上一般都是两侧设置,但当上下行车道为
分离式、高差大于2m时,只在高的行车道一侧设护栏。
2.4.2 防眩设备
常见的防眩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中间带 内种植矮的
灌木丛或花草,高度不超过 1.5m;二是在分隔带中央或
混凝土分隔块上安装百叶板式或金属网式防眩栅。
2.4.3 公路标志、标线
所有高速公路上的各种公路标志都很齐全醒目,夜
间都能反光。支柱有单柱、双柱、悬臂、门架等各种形
式,以钢质为主,也有钢筋混凝土和木质的。这些标志
都设置在公路右侧容易被司机看清的地方。标志牌下缘
高度:单柱、双柱式为2~2.5m,悬臂和门架式为5m。
美国高速公路的路面标线有平面和突起二种类型。
平面型用漆类物质喷刷,突起型用白瓷块或反光块镶
嵌。洛杉矶地区的路面标线部分地段是平、突结合型,
平、突结合一则界限明显,二则车辆行驶上去有跳动,
能防止超越车道,减少事故。
美国高速公路上路面标线的颜色有白色和黄色两
种。标线的形式为行车道外侧边缘的连续白色实线、车
辆分道线的白色间断线、行车道内侧的连续黄色实线。
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的各种标线由于能及时刷漆及路
面标线漆的质量好、耐磨,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所见到
的标线都很鲜艳,确实能起到引导车辆分道行驶、保证
车辆安全和畅通的作用。
2.4.4 服务设施
美国一般沿高速公路60km左右就设置一个综合服务
站。服务站内主要设施有加油站、停车场、修理厂、食
堂、商店、公用电话、公共厕所等。综合服务站有的建
在2个行车道中间(集中式),有的建在2个行车道两侧(分
离式)。综合服务站实行全天24h服务。
2.5 环境保护
美国对环境保护很重视,修建高速公路一般不大填
大挖,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在高速公路两侧,有
不少保护完好的大片原始森林;在人口密集的旧金山市
区,也保留了两个原始森林公园。为美化环境,很重视
公路绿化。贯穿美国西海岸的5号高速公路上,路两旁种
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中间带上生长着各式各样的灌木
丛及花卉,土边沟的边坡和坡底也种植了草皮,真正体
现出高速公路“畅、洁、绿、美”的面貌。
为减少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噪音危害,一般采用
下列措施:一是建3~5m的隔音墙,该墙有砌筑的,有现
浇的,也有塑料和木质的,但装配式最多见。此种措施
费用很高,一般只用于市区。二是营造隔离林带,在路
两旁植树,广泛应用于郊外。
3 美国高速公路的管理
3.1 美国公路管理目前体制
美国联邦交通部下设联邦公路总署,联邦公路总署
下设9个区域办公室,各个区域办公室向各州派工作人
员。联邦公路总署负责联邦政府的投资项目及贯彻全国
的各项公路政策,检查各州的投资效果及工程质量。
美国各州的交通厅在一名专门负责公路管理的副厅
长下设公路局,并由一名总工程师负责全面工作,主要
承担州以上公路的修建与养护。
3.2 美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基层概况
美国的养护基层单位是养护站和机械站。养护站一
般管养50km左右,日常养护工作由养护站来完成,主要
业务是路面清扫、除草、除雪、修补裂缝等。机械站一
般300km一个,其主要职责是修补坑洞,路面封层,大型
桥梁特别是大型钢桥的维护等。养护站和机械站不仅机
械数量多,而且功能齐全,养护作业全部机械化,且能
做到一机多用,一专多能,一人使用几种设备。主要养
护设备有:汽车、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
自行沥青拌和再生机、大型剪草机、除雪机、划线车,
补修路面作业车、标志车、清除车、清淤车、清扫车
等。
3.3 美国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
为了科学管理,联邦公路总署施工养护处建立四个
计算机系统,即:维修管理、路面管理、桥梁管理、养
护评价等系统。同时,各个州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系
统,为此他们同时建立了“公路运行监测系统”(HPMS)
,负责公路及桥梁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此系统从1978年
起至1988年才建成,并计划1996年开发更大的系统,内
容包括全国的公路里程、结构几何形式、城市与农村道
路、交通事故、车辆等。联邦公路总署总的路面管理系
统为RMS,其中包括:路面、桥梁、交通事故和交通拥
挤、合同管理、财务投资管理、项目管理等8个小系统
,且已并网。其具体做法是:当路线编号定位后,以
0.8km为一个基本单位,在公路的一侧竖有定位标志牌。
将每个基本单位的750项数据,13个基本代码输入计算
机。其既要采集数据,又要提供处置对策,所以这是一
个庞大的系统。它要坚持每年采集100%的数据。如路
面、路肩、边沟、交通量、路面平整度、摩擦系数等。
结合给定优先次序表,做出一个评价需求计划、建立路
面服务周期的模型。其桥梁管理系统是与路面管理系统
相关的,每座桥梁要调查140项数据,全州的桥梁都在计
算机的监测之中,并保证安全运行。计算机可以给管理
者提供各项计划的依据,向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申请投
资。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亦是根据这些数据安排近期投
资计划及远期规划。
3.4 美国高等级公路的交通控制情况
美国普遍用计算机及信号自动化来监视公路区段的
交通情况,迅速确定出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位置,通
过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或无线电行车信号,告知驾驶员
有关信息,以便将汽车开到附近合适的公路上,并保证
交通畅通。在公路上看到的交通监视手段主要有:公路
沿线埋置检测器,重点位置安设电视摄像机,沿途每2km
设电话亭,定期公路巡逻等。各州的交通控制中心都非
常先进,管理着几百个探测传感器、几十个可屏幕显示
的摄像机和近百个可变情报板。今后计划要增加探测传
感器的埋设密度,以便能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
美国的高速公路按设计车速分成4个等级,即平原
区:129km/h、113km/h;丘陵区:96km/h;山区:
80km/h;城市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80~113km/h。如果超
过限速标准,巡逻车发现就要罚款。
虽然美国高速公路发达,交通控制设备先进,但由
于汽车太多,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仍不断发生,特别是
大城市更为突出。为此,他们除新建、改建、增加车道
外,更主要的是利用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运营能
力,其效果一般也很显著。其具体做法是:
①开辟移动车道。在路中设置2个车道,上下班高峰
时转换方向开通,这样可以快速通过车辆。用这种移动
车道以解决方向性很强的车流。
②开辟高占有率车道,它着眼于通过人的多少,即
在路中设置双向二车道只让乘3人以上的车辆通过,以增
加人的通过量。为此,在进入该车道前有停车场,人们
可以互相搭车。如果是收费路,该车道不收费,以鼓励
使用高占有率车道,增加通过的人数。
③公路部门加强监控管理,适时关闭和开通匝道以
控制干道的高峰流量。同时通过信号通讯系统疏导、分
配交通流量。每条路、每座桥、每个隧道都有一定规模
的监控室,提供交通信息。
④为解决今后的交通安全和阻塞问题,美国的公路
战略研究中心决定了今后交通的发展方向。他们拿出3亿
美元投入研究,并在洛杉矶18×8km的区域内进行试验,
主要是研究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系统。也就是说利用新
技术,在交通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大型运输、公共运
输、自动化系统5个方面把州管公路、地方公路联系起
来,并用各种技术系统调节车流,使其更好地进行运
营。这样的智能汽车和智能公路系统将在今 后10~15年
内实现。
4 美国收费公路的管理
美国的收费公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总的
来讲,美国东部地区的收费公路发展较早、较快,纽约
市和新泽西州交界处的收费公路共有20个车道,每天收
费汽车近百万辆。而美国西部地区收费公路较少,在加
利福利亚州南部地区(南加州)只在橙县有三条收费高速
公路。而整个洛杉矶地区是全美国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
地区,却无一条收费公路。其中原因是居民反对设卡收
费,宁愿多交消费税和汽油费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
4.1 管理机构设置
各州收费公路的建设都是在州议会通过立法程序
后,单独成立一个收费公路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收费公
路管理局。委员会人数一般为5~7人,主席由州长任
命,任期4年左右。收费公路机构是一种公共、半公共机
构,委员会的委员们一般每月工作2~3次,不在收费公
路领取任何报酬,委员会只对收费公路的重大问题做出
决策性意见,日常具体工作由执行主席或总经理主持。
收费机构的设置一般分三级,最高一级是收费公路
局下属的收费部;第二级为收费工区,工区的设立取决
于里程长短和收费站的数量;第三级即收费站。
4.2 收费方式
美国的收费公路一般是在部分区道和主线上设路障
式收费站。在交通密度大的地方平均16km一个收费站,
一般地段40km左右一个收费站。具体的收费手段一般是
人工和自动收费相结合。车辆行驶在收费路上,不论通
过几次,是否往返,只要遇到收费站即要缴一次费用才
能继续行驶,每次缴费均为固定费额。当车辆通过收费
车道时驾驶员把应缴的钱扔进收费机,或交给收费员后
再通过。各收费车道设有信号灯和活动拦杆,如果驾驶
员交费不够或有其它问题,信号灯会发出警告,拦杆不
会抬起,以便引起收费人员注意,出面纠正。对于长距
离全封闭式收费公路,一般是进口发票,出口按不同车
型、不同费率及通过里程缴费。具体来讲,即按车种分
类、进口地点及收费率等一系列信息,汽车到出口车
道,驾驶员交出磁卡,由收费员通过计算机认读,驾驶
员按显示板显示的费额一次交清后通过。至于里程较短
的收费公路即使是全封闭也只按不同车型、不同费率固
定费额在出口处(或进口处)缴费。
4.3 收费公路收费费率的决定
一般从以下四个因素考虑:(1)确定还款年限,一般
定为30年;(2)收费公路建设总投资额及银行贷款、债券
利息的费用;(3)建成后的收费公路每年要花费的维护费
用、收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设备更新、保养费用
等);(4)通过该路的交通量和预测远景交通量,大汽车
和小汽车行驶比例。
费率分大小汽车。费率的确定要通过模拟各种费率
来选择收费曲线,被最后确定的费率往往是略低于最佳
曲线。这些工作一般在该条路可行性研究中就要得出结
论。当然,费率应根据交通量和物价指数的变化,有时
可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到期偿还债务。
4.4 几种特殊车辆、内部车辆和长期客户缴费问题的处理方法
①设立各种专用卡。各收费公路当局对单位内部职
工发放工作期间通过收费车道的专用卡,该卡分通用和
部分收费口专用,根据工作需要发放,各种卡用不同颜
色加以区别。
②一次性使用票证或签字本。有的收费公路当局为
方便内部工作人员通过收费公路,专门设计一种票证,
每次一张,本人签名后交给收费员作为凭证保存。有的
收费公路当局在各收费口设签名册,凡属内部免费车通
过时,驾驶员在签名册上签名后通过。在美国,即使是
收费公路内部的工作人员,只能因公及上下班使用上述
办法。私人办事,度假等通过收费亭一样照规定交费。
③签定合同。对于长期过往收费路的客户,可以与
收费公路当局签署合同,采用规定的通行卡,计算机记
录其通过次数,每月集中结帐一次。有的收费公路当局
为吸引大型运输公司使用收费公路,采取有条件的优惠
政策。例如有的州收费公路委员会对当地私人公司提出
凡月缴纳通行费达10万美元以上的单位,对费率打20%
折扣。
④免费车辆。一般收费公路当局内部用车均可免
费,例如养护工程车、收费路工程发包中标承包商施工
用车,以及为收费公路服务的其它车辆。还有社会上的
消防车、救护车以及收费公路内部的警车等。所有免费
车辆通过都要有记录或使用专用卡证明。对军车特别是
车队的通过,一般是军方事先通知收费公路委员会,经
答复同意后,军方事先按公路部门有关规定把钱缴到收
费站,而后再通过。由于采用了较严密的措施,即使是
公路内部或免费车辆,各收费站也能掌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