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Sci论坛  (http://artsoncqu.eicp.top/slxy/scibbs/index.asp)
--  校园情趣  (http://artsoncqu.eicp.top/slxy/scibbs/list.asp?boardid=50)
----  杨振宁质疑博导制度 赞中国本科教育世界一流  (http://artsoncqu.eicp.top/slxy/scibbs/dispbbs.asp?boardid=50&id=4510)

--  作者:雨飖
--  发布时间:2004/12/18 21:32:01
--  杨振宁质疑博导制度 赞中国本科教育世界一流

杨振宁质疑博导制度 赞中国本科教育世界一流


新华网
杨振宁

  “这种制度使冲锋陷阵在科研第一线的人不能带研究生,是错误的。”11月20日下午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会上,谈起国内的博士生导师制度,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直言不讳。

  按照会议议程,杨振宁并非大会报告人。但中国科协副主席、院士杨福家的一场报告,令他有些坐不住了,主动向大会主席要求发言。杨福家20日下午在《从2004年诺贝尔奖<!--NEWSZW_HZH_BEGIN-->

<!--NEWSZW_HZH_END-->看一流大学》的报告中,针对近几年高校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特别谈到诺贝尔奖百年历史是年轻人的创业史。

  以杨福家的报告为由头,杨振宁称谈点感悟。

  “年轻时代是发展科技最好的年代,现代国内博士生导师这个制度不好。”话题一转,杨振宁直接抨击当今的博导制度。

  “为什么一个讲师就不能带研究生呢?讲师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这样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年轻人是带研究生最好的人,而像我这个年纪已不是最好的人,因为我所作的研究已不在最前线。”杨振宁再次明确地说,这一制度使冲锋陷阵的人不能带研究生,这是错误的。他还透露自己就此观点已和清华大学校长沟通过,他希望通过大会,能有更多的大学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最近在全国教育界广受关注。杨振宁说,大学承担着三大任务:本科生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如果仅仅讨论研究工作,中国所有大学都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弥补的。但中国大学在另两个任务方面,很多大学处于世界一流的地位,像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无论是与美国还是欧洲的大学相比,“中国的本科教育世界一流”。杨振宁还说,中国大学几十年来训练出来的本科生人才非常成功,对于社会贡献很大。“没有各个大学训练出的本科学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这位82岁老人话语中的坚定,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但杨振宁说:“不能自满,要更进一步。”

  曾被记者问及中美两国的差异,杨振宁认为:“今天的中国社会不管是什么场合,都有一个现象——全民都对中国前途非常关心,这与美国社会不一样,美国整体并没有对民族和国家如此关注。这是在座的每一个人值得骄傲的。”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身为中国人骄傲,更被这位82岁老人的爱国热情所折服。


--  作者:mathcqu
--  发布时间:2004/12/19 18:01:08
--  
有好多事情一到中国就要变味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比如象这个所谓的“博导制度”,在中国往往有人喜欢在教授的头衔之上还要加一个博导,心里很是得意。在洋鬼子看来多少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因为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大学里讲师以上的正式老师,都可以指导博士生的,只要有人愿意跟着你读博士。不过我想中国目前这种作法应该不会持续太久了吧。
--  作者:mathcqu
--  发布时间:2004/12/19 18:01:18
--  
有好多事情一到中国就要变味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比如象这个所谓的“博导制度”,在中国往往有人喜欢在教授的头衔之上还要加一个博导,心里很是得意。在洋鬼子看来多少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因为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大学里讲师以上的正式老师,都可以指导博士生的,只要有人愿意跟着你读博士。不过我想中国目前这种作法应该不会持续太久了吧。
--  作者:dengyanbin
--  发布时间:2004/12/19 18:36:07
--  

  一个人成不成为博导,跟你是不是教授可以不相关,其实这也是很自然的。

  但是,如果年纪轻轻的就要做博导,就要指导博士研究生,最起码首先得自己读过博士吧!

  或者,其实自己有没有读过博士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得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得有拿得出手的研究论文,得有对学科前沿研究的敏锐触觉,这一些条件具备了,什么人都可以指导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