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Sci论坛  (http://artsoncqu.eicp.top/slxy/scibbs/index.asp)
--  热点时事  (http://artsoncqu.eicp.top/slxy/scibbs/list.asp?boardid=18)
----  不能忘却伊拉克大使的眼神[转帖]  (http://artsoncqu.eicp.top/slxy/scibbs/dispbbs.asp?boardid=18&id=49)

--  作者:夜莺
--  发布时间:2003/3/22 23:39:01
--  不能忘却伊拉克大使的眼神[转帖]
这几天关注美伊局势,特意注意了一下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我这里不想谈伊拉克政权是不是残暴或者邪恶.我特意留意的是伊拉克大使的眼神,那种绝望委屈无助失神的眼神,他在联合国不停得为自己国家的行为辩解,我也可以想象作为一个外交官,他在联合国基本是是无人理睬的,也是不受人尊重的,他在联合国很压抑的环境中每天都要无数次的辩解,可是几乎没有人会听他说什么,我忽然对他的眼神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一百年前中国的外交官的眼神应该就和他一样无助绝望,有一刻心存幻想瞬间就破灭.我想多少年以后我们也许忘记萨达姆,忘记伊拉克,但我们应该记住外交官的眼神.这也是我们中国外交官曾经的眼神,那时候列强们可曾认真的听过我们外交官的辩解,可曾尊重过我们的外交官;我想当年李鸿章的眼神比他更绝望更无助,更羞愧.他在悲愤难挡中死去,可是他还是逃脱不了历史千古罪人的骂名,以李鸿章的学识风度,现在的联合国才是他的舞台,可是外交的舞台从来都是以实力做后盾的,弱国无外交,这是千古名言;没有实力,外交就是扯淡;有了实力,扯淡也是外交. 其实现在的伊拉克人民应该庆幸才对,相比这次铁定要来的战争,全世界的反战的国家反战的人们努力到了最后一刻,历史进步了,人类也进步了;如果以前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也能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声援,我想我们的先辈也能得到少许安慰.天佑我华夏子民,赖我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这种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足够强大,但是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希望历史会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萨达姆注定要灭亡,他的灭亡不是因为他残暴,也不是因为他屠杀了他的子民,更不是因为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萨达姆更独裁的国家有很多,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也不是他一家,以色列也拥有大规模武器;他的灭亡是因为他的雄心壮志,在中东,伊朗叙利亚也有称霸中东的野心 ,但他们缺乏石油,不成气候.沙特科威特有石油,但是没有实力,也不成气候.所以萨达姆该死 ,他具备了称霸中东一切要素,如果他的阴谋得逞,自由世界的利益必将受到损害,他的灭亡是铁定的,只是可惜了那些无故陪葬的伊拉克人民. 比起萨达姆的灭亡,金正日应该庆幸;谁让北朝鲜的地理位置特殊,中国俄罗斯日本南韩都怕金正日头脑发热失控,所以最后还是谈判解决朝核危机,对北朝鲜该援助的还得援助.要想改造北朝鲜的政权,美国还得有耐心,慢馒的和平演变吧,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台湾海峡,陈水扁吕秀莲等天天喊叫中国在沿海部署的四百枚导弹威胁台湾人民的安全,而且中国一直不放弃武力收复台湾.是不折不扣的国家恐怖行为;这其实不过是他们想搞台独的一个借口罢了;我不赞成武力收复台湾,不是不需要,是划不来。我想就是中国撤掉部署在沿海的四百枚导弹,台独分子会感到安全吗?就算中国承诺放弃武力收复台湾,只要中国政府不签订承认台湾独立的法律文件,台独分子会感到安全吗?我想看到伊拉克的情况,他们也许梦想如果国际社会也能解除中国的武装,销毁中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国际社会接管中国,也许台独分子才会高兴起来,日本也回高兴的,中国如果到了这一天,搞疆独的台独的藏独的中美亲善日中亲善的春天就要到来,到这个时候,我相信中国外交官的眼神会和伊拉克大使的眼神一样,所以我提醒大家多看几眼伊拉克大使的眼睛对中国人民很有帮助,也对想搞中美亲善日中亲善瓜分中国的独立运动分子很有帮助
--  作者:夜莺
--  发布时间:2003/3/22 23:40:01
--  
中国已经很久没有挨打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咱们有两弹! 让我们共同纪念“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不但因为“两弹一星”还因为他不凡的人格 提起邓稼先则想到杨振宁,这两个好兄弟,但两个人的命运和人格,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都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留美归来,一个是留在美国 一个国籍是中国,一个国籍是美国 一个没靠任何外国人搞出了“两弹一星”,一个得到偌背尔 一个在中国隐姓埋名,一个在美国名利双收 一个只活了61岁1985年死于核辐射,一个现在美国 一个民族英雄!!!,一个知名学者 附录: 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 徐焰 -------------------------------------------------------------------------------- 张爱萍悼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生平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背景: ■杨振宁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回答:“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激动得流出泪水。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他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长大,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声中走上科学之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同时,他在党的教育下知道了应该如何发动群众进行科研攻关,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核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故事 ■他从美国归来,带了几双尼龙袜子送父亲,还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 ■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他都用来买饼干与同事们分享;他在基地度过10年单身汉生活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自己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 ■得知患癌症,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作者:terrorist
--  发布时间:2003/3/23 12:47:01
--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