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前两名:罗文晋3.8 李诗颖3.64
统计前三名:曹志强3.84 韩丽娜3.83 刘宏3.78
信息前两名:姚朝李3.73 章文瑶3.71
如果报送本院除A等奖学金三年全免学费外,优先提供创新基金项目、优先硕博连读,另外罗文晋、曹志强、韩丽娜、姚朝李可获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余下三人可获得3000元的奖励
选择直博的学生从入学起,享受每月1500元的生活费
http://graduate.cqu.edu.cn/zsweb/view.do?newsinfoid=28038
本次学院有29个推免名额,其中数学单列11个指标(含外推1个)
统计和信息共有8个院内推荐指标,3个外推指标,5个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指标,另外下达了两个因为竞赛等的指定指标。
今年所有推免生均享受A等奖学金,包括专业硕士!
学院为照顾更多的导师,对推免有限制政策,本院的博导最多招两名,其他导师只能招一名,但上面所列前三名的选择不受此限
数学与统计学院目前已经拥有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共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热忱欢迎本届2008级的毕业生加入本院的各个研究团队,共同为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科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数统学院复试时间已经安排:
9月22日全天进行
上午8:00-11:00专业课笔试,上午11:00-12:30英语面试
下午2:00-5:00专业面试
专业笔试仍然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科目一:复函与常微,科目二:概率统计
好多年没有看见前三名的影子了,今年满以为学校的优惠政策能吸引到哪怕一个也不错。
昨天看见大家的志愿,有点失望,当年前三名报我的研究生超出3个还不得不动员外推的局面已成历史!
早上6点就醒了,百无聊赖,就来上班吧,空荡荡的办公楼,其实讨生活的人起得很早,平时并没有注意,生活并不容易啊
今天应邀去重庆交通大学做校庆学术系列报告,昨晚准备讲稿到深夜,这几天外校推免来的不少,很多就是年级第一,可惜不是211以上的学校,现在的招生制度实在埋没人才,我相信这些二本的准211高校的拔尖生是非常优秀的,值得重大引进。
今年报考我的仅有两名女生,而且对读博已经表现出没兴趣,分别来自统计和信息专业,感觉现在不少到我这里的学生是冲着就业来的,并没有深入学问的打算,只有寄希望来年的统一考试了。还得打起精神,好好物色可造之材,培养我们未来事业的继承人。我赞成穆院昨天的观点,宁缺毋滥,因此我也从来不去学生中做工作,做学问第一就是兴趣,自己不坚定是肯定走不远的,他又没有人报,这么优秀的博士生导师,国内有名的偏微分方程专家,我们的学生真的不知道怎么想的,舍近求远,追求一些虚名。
我在本论坛有不少帖子论述这个道理,但感觉现在的学生受到反面的宣传很多,甚至这些宣传就来自我们的教职工。
去一个好大学,如果不是跟随最顶尖的几个导师,是根本没有前途的,学了白学,很多资源轮不到,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窄,中国有句古话:宁做牛头不做凤尾,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各位如果当初不是在重庆大学,而是更好的大学,很多根本就不会取得现在的优势地位,在同学中排名这么靠前,如果头脑发热,以为有资本去更好的学校了,到头来还是去给别人垫背,这方面我们有很多例子,曾经我们的第一名去某个交大,最终就未能脱颖而出,被埋没了。反而在学校发展的同学已经小有名气了。
前些天,一位系上的书记给我讲,希望我们不要继续这么低调,应该多宣传数学的好处和钱途,我认为他说的对,但我坚持认为,做学问不能靠“诱”,因为这不是一件轻松的职业,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力量的,以此为职业的人,对生活的其他包括待遇要求是很低的,而且如果他一旦决心成为数学家,他会很容易了解到学院这些牛人们的情况,用不着我们去说,说出来反而有些炫耀的感觉,就算诱惑了几个跟风的小孩,将来别的诱惑更大,也是留不住的。
想一想学数学有什么好,一生与数学相伴又有什么好?
我反思我们的教育有一点很失败,我们一些人过分强调了数学打基础的作用,总是讲学好数学可以学好其他专业,因此现在本科换专业去其他地方的想法就不奇怪了
但忽视了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美妙的职业,值得一生追求!
现在国内类似于重大的“百人计划”不少,获得20万的年薪已经比较容易,你只需要努力做好研究就行了,而去业界今后要取得高薪会更难了,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充分,大家在抱怨菜篮子猛涨的时候,也能享受到电器、汽车的不断降价,我相信还会继续降价,那你的高薪从何而来?
今天的教授们享受着高薪,做着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这可不是老板的任务,完全是爱好。
国家的千人计划,学校的百人计划,论文的奖励政策等等,都使得教授们可以心无旁骛的工作,我相信高校的职业会越来越受青睐,这也是学校的底气。
我有使你成为教授的捷径,但你不想当教授,这是谁也勉强不来的
真所谓:纵有点金术,岂有无米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