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SCI论坛 ../scibbs

Sci论坛欢迎您光临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

1楼
Riemann 发表于:2006/9/26 13:41:21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几点说明

发布时间: 2006-09-22 09:02:29 (刘雨龙) 阅读次数:1167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几点说明

  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20057月以来,在少数媒体和部分兄弟单位的网站上出现了一些批评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和田刚等几位院士的言论,其中有些言论完全与事实不符,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些批评主要发端于某权威数学家(美籍华裔)对内地和香港少数报刊的谈话.而该权威明显背离事实的错误言论公然集结出现在国内某些学术单位的主页上任人随意转载散布,更加剧和助长了流言的传播。在长达67年的时间里,该权威的言行损害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和田刚及其他院士的声誉,造成了国内数学界的混乱,并波及国际数学界,已在师生中产生困扰,影响和干扰了正常教学科研秩序。从中国数学界发展和团结的大局出发,同时也考虑到该数学家与田刚院士的师生之谊,我们清醒地保持了理智和克制的态度,至今没有予以回应。我们一直相信“谣言止于智者”,要求学院师生不必在意各种不实之词,安心工作和学习。但是,我们的善意和良苦用心被不断践踏并被一些不明真相人歪曲。许多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人士和单位希望我们澄清事实表明态度。

  我们历来真诚欢迎任何个人或单位(包括该美籍华裔数学家)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或单位不负责任、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和污蔑。为此我们做如下说明。

 

 

   

   

1.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秉承“坚持真理追求卓越”的北大精神,以推进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数学研究和教育水平为己任,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迷信任何权威,更不屈服于外来的压力;无论是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还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我们的教师都脚踏在祖国土地上兢兢业业地为国家科教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切实贡献,我院廖山涛教授因在动力系统方面的原始创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江泽培教授由于在“两弹一星”工程中的贡献作为参加者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我院青年教师在“神舟”载人工程中的所受航天总公司的表彰等,都是我院教师艰苦奋斗道路的脚印。我们将继续坚持真理,追求卓越,发扬北大精神和传统,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历来把提高中国的数学水平和维护中国数学界的团结看得比自身发展更为重要。正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我们积极支持和参与了陈省身教授在改革开放以来倡导的各项学术活动;为了提高我国数学家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我们全力投入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申办和筹备工作,为维护中国数学会的尊严,中国数学界的团结,以及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与兄弟单位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术上合作、交流,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帮助。特别是对兄弟院校的优秀青年人才总是尽力热情扶持,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被该权威多次在媒体上点名北大“打压”的中山大学的某青年数学家,从他申请该校的博士生导师开始,到申请教育部的长江特聘教授等等,每个重要阶段的一些推荐信,都出自我院几位院士之手。倒是北大的一些教授,很久以来,一直承受了并且还在承受着某权威发动的骇人听闻的打压。

 

 

3.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拥护“人才强国”的战略,在尽力营造一个适于青年人才成长的教学科研环境,注重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的同时,坚持引进国际上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杰出人才。我们引进田刚院士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田刚是国际上最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近15年来他每年回国服务,为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田刚应聘成为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长江学者。由于当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只有特聘教授,教育部特别批准他的合同上规定每年回国四个月。教育部设立长江讲座教授后,他的身份从特聘教授改为讲座教授。从1999年至2003年底,田刚切实履行了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每年回国超过四个月,并按照长江学者合同领取相应的报酬。2003年底,在长江学者的聘任结束后,根据合同规定,可以双向选择。由于田刚在长江学者聘期内的突出成绩和贡献,我们希望田刚教授能够以适当方式继续受聘于北京大学。按有关规定,北京大学从2004年开始,根据田刚的实际工作时间按月发放津贴,数目大约为他在美国月工资的1/3,并按章纳税,所谓“三个月领取百万年薪”的说法纯属捏造。田刚至今还不是数学学院的全职教授,国家按照有关章程增补增选他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国家对田刚卓越学术水平和为祖国发展所作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3.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拥护“人才强国”的战略,在尽力营造一个适于青年人才成长的教学科研环境,注重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的同时,坚持引进国际上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杰出人才。我们引进田刚院士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田刚是国际上最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近15年来他每年回国服务,为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田刚应聘成为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长江学者。由于当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只有特聘教授,教育部特别批准他的合同上规定每年回国四个月。教育部设立长江讲座教授后,他的身份从特聘教授改为讲座教授。从1999年至2003年底,田刚切实履行了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每年回国超过四个月,并按照长江学者合同领取相应的报酬。2003年底,在长江学者的聘任结束后,根据合同规定,可以双向选择。由于田刚在长江学者聘期内的突出成绩和贡献,我们希望田刚教授能够以适当方式继续受聘于北京大学。按有关规定,北京大学从2004年开始,根据田刚的实际工作时间按月发放津贴,数目大约为他在美国月工资的1/3,并按章纳税,所谓“三个月领取百万年薪”的说法纯属捏造。田刚至今还不是数学学院的全职教授,国家按照有关章程增补增选他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国家对田刚卓越学术水平和为祖国发展所作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4.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具有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坚持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而院士、名师、教授上讲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原则和规定。2002年我院获得的“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是国家对我们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后来,教育部把我院坚持院士、名教授上教学第一线的经验向全国高校推广,鞭策我们在教学工作上更上一层楼。例如,姜伯驹和张恭庆两位院士,多年来他们一直既给研究生也给本科生讲课,以本科生课程为例,姜伯驹院士讲拓扑学,张恭庆院士讲实变函数论以及变分学等课程,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4.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具有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坚持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而院士、名师、教授上讲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原则和规定。2002年我院获得的“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是国家对我们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后来,教育部把我院坚持院士、名教授上教学第一线的经验向全国高校推广,鞭策我们在教学工作上更上一层楼。例如,姜伯驹和张恭庆两位院士,多年来他们一直既给研究生也给本科生讲课,以本科生课程为例,姜伯驹院士讲拓扑学,张恭庆院士讲实变函数论以及变分学等课程,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5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承担着全校几万名学生的数学方面的课程,还承担着基础科学、信息和国防等领域的繁重的科研任务。我院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同时担负着许多校内外的社会服务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我国的高教事业埋头苦干,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业绩。我们急需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老师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同学们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为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贡献全部力量。我们坚信,在中国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学事业必将克服困难,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我们衷心感谢兄弟单位和国内外的同仁给予我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5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承担着全校几万名学生的数学方面的课程,还承担着基础科学、信息和国防等领域的繁重的科研任务。我院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同时担负着许多校内外的社会服务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我国的高教事业埋头苦干,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业绩。我们急需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老师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同学们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为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贡献全部力量。我们坚信,在中国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学事业必将克服困难,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我们衷心感谢兄弟单位和国内外的同仁给予我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006920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2楼
cohomology 发表于:2006/9/27 13:52:11
我所知道的北大和丘成桐争端背后的事情   作者:老猫   看到北大数学院关于丘成桐先生的几条声明,又觉得可气又可乐。这里,把我了解到的关于数学家大会背后的一些事情写出来,让大家看一下北大的数学院士教授们究竟是怎么做的。   ICM2002之前有一次全球华人数学家大会,丘成桐先生和北大的恩怨可能是从这一次会议开始的,当时的北大的数学家们希望这次会议由北大来主导,但是丘成桐先生最后倾向于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来主办,最后确定了由中国科学院来主导。   最后,“北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以理事长的身份给各大学的数学系打电话,在私下里呼吁抵制这次带了“丘氏痕迹”的华人数学家学术会议。   当时,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一些数学系很强的大学是张恭庆院士亲自打的电话,因为只有这些大学的抵制才会使这次会议开得不那么名副其实。但是,很可惜的是,北大促使中国数学界不团结的举动并没有引来万千呼应者云集,毕竟做得阴谋猥琐,私下里打电话串联反对一件好事,并不那么光彩,所以,我知道的几所大学的系主任或院长都是轻描淡写地在系里说了一下张理事长的意思之后,是否前往也就各自随大家意了。我本人当时在读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遇到了几位相识的,大家说起北大抵制这次会议的时候觉得是件有趣的事情,倒没太往心里去。   所以说,北大自己声称说一直在维护数学界的团结,骗鬼的吧!!在上面这次会上的举动也叫维护团结???   不知道当时如果北大不那么强势,而是有所妥协,还会不会有以后的事情,但是我个人估计,北大的人一向自视甚高,居然出现了有人在中国办数学方面的会议不由北大批准的事情,那一定是不能允许的。其实,在华人数学界里,也只有丘先生有这样的实力和勇气不把北大数学家放在眼里。   好了,该说到ICM2002的事情了,北大的张恭庆也写了文章承认这个会和丘先生的推动有着莫大的关系,应该说,没有陈省身和丘成桐在国际数学界的巨大影响,中国的数学家根本就没有机会使这个会议在中国举办。这一点怕是任何一个搞数学的人都是知道的。100个张恭庆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既然丘先生是首先推动这事的人,怎么会几乎全面淡出了ICM2002呢?其实,有脑子的人肯定可以搞的清楚,那就是当他完成了把ICM引进中国之后,应该抓紧自己去“鸟尽弓藏”,可是丘先生太不懂事,还希望能够在这个会议的组织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太幼稚了吧!既然事情已经搞定了,谁还会听你在一边聒噪,加上全球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本来就有过龌龊,北大被明显地忽视了,这次一定不能再继续让他说话,居然还想拥有一点参与ICM2002的权力,老丘,你做梦去吧。   中国人有时候在小圈子里是很团结的,北大的数学家们尤其如此,这样,丘先生在这件事上是被“阳谋”赶走了,此时已经不需要阴谋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他几乎全面缺席了ICM2002。   在北大和丘先生的事情上,你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权力意识很强,绝对不会让美国的华人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瞎参合,于是,北大数学家彻底打败丘成桐;也可以说中国的数学家在以国籍为基础上空前团结;还可以说北大的数学家们过于忘恩负义了,“新人入洞房,媒人扔过墙”,总之,北大的数学家再进来说话,会又是一个罗生门。   但是不管怎样,这么多基本的事实摆在了那里,人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SCI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17188 s,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