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数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总结会每学期都在开,学院也很希望利用这个平台,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次会议召开之前,学院院务会就讨论过是否增加一些内容,比如表彰什么的,后来考虑到总结会议范围有限,达不到表彰的效果,反而由于表彰的是少数,影响更多参会人员的心情,这个会议还是放松为主,兼顾交流,这个主题不能变,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总结,怎样交流的问题,还有就是要规划下个学期乃至今后的教学工作安排,把事后总结变成预先规划,预先布置,防患于未然。
数理学院的教学工作一直就是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学院还没有哪项工作是每学期都要开这样的总结会,虽然近年来我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也成绩显著,比如今年的学生工作在全校的考核中进步明显,科研上在去年综合成绩第一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各个学院中获得综合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但相对而言,我们在教学上的投入更大,作为一个教学大院,作为拥有7门校级重点课程,两个校级教学实验中心的学院,在教学上我们理应获得更大的成绩,但感觉起来,我们的教学工作离大家的期望值还有距离,我们理应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并没有否认大家一年来的功劳的苦劳的意思,其实分管院长和大家前面的总结很全面,尤其是优点,值得充分肯定,但我这里主要谈点问题,也许大家不好讲,我就来讲!
总结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缺编造成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新校区往来奔波消耗了过多精力和时间;公共课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工作的习惯意识;会开的多,但没有从根本上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并努力探索。
上述四个方面也许概括的还不够,但有这些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提高已经构成严重的制约,缺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补上缺编人员这么简单的问题,现在就业很难,就是博士生我们要进,也非常容易,一次进个几十个是很容易的事情,姑且不说集中进这么多,今后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就说对于教学,一下不缺编了,也就没有超课时的概念了,那个时候,津贴少的教师,失去了通过教学手段提高收入的机会,教学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大家不超课时了,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但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很多不具有科研的潜力。有了时间不仅不会用于科研,反而会成为周边其他学校或者教学点的廉价师资。
新校区的问题随着今后大家住过去会部分改观,但也不能彻底解决两地办学的问题,可能没有谁能够解决往来奔波和成本虚高的问题。对第三个问题,我的设想也不是都提倡公共课教师搞科研,有潜力或者以前有基础的虽然应该鼓励,但更多的应该鼓励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多申报教改课题,多在教学期刊发表论文,我们承诺给大家报版面费,并给出了比CSCD更高的论文发表奖励,但目前看来,学院这笔钱是否用得出去值得怀疑。我们教学经费每年结余都很大,主要原因我看就在这里。
第四个问题,我想说有些是体制问题,有些也是我们客观不作为的问题,我们的课程负责人,包括专业课程负责人,我们的教学督导,是否真正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感觉我们现在有点以前生产队的味道,队长管大家收工出工,计算工分,但如何科学种田,如何提高效率可能就没有包产到户管用了。
下学期将进行第四轮岗位聘任,教学岗位将开展公开竞聘,既要比自身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团队的设想和预期的任务,谁的方案好就给谁,当然考核就严格按照自己定的目标考核,比如申请多少教改项目,完成多少教材,撰写多少教学论文,如何杜绝教学事故,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等。以前是我们制订标准,因此很宏观,这次我们倒过来,谁应聘岗位,谁来制订。大家觉得可行,就让他来当教学负责人。
吸引优秀的教师参加到教学工作中去,既是教育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初衷,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战略需要,就我们学院而言,尤其是公共课如果大受老师欢迎,都乐意承担公共课教学任务,那就说明学校的宏观导向是成功的,我想尽管虎溪条件艰苦,大家往来奔波,但我们的教师都乐意去虎溪。因为那边的课酬很具有吸引力。
现在专业课,研究生课有些抱怨,但眼下我们不可能通过工作量计算办法这个杠杆来调整这种局面,因为如果大家都不去虎溪了,问题更严重。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考虑专业课的问题,学院院务会也经常讨论,毕竟专业课的授课对象才是我们数理学院的亲儿子,中国的传统就是儿子是自己的好,我们当然得努力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优秀的教师是其他都不能替代的。
从这次教学工作会议开始,今后我们专业教学的同一个班,四年的课程中,同一个老师的课不能超过两门,超过两门课程的老师不能超过一个。网上学生反映我们有的专业,一个老师给同一个班开设5门课之多,学生都在质疑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开办专业,在这方面统计专业就做的比较好,都是新课,但大家都要分担,也都安排下去了。
关于专业课的教师我有两个提议,一是在硕士点岗位条件中,加入必须讲授两门本院专业课的要求,二是系主任应该安排本系的老师参加专业课授课,不能以不懂就拒绝,如果不能胜任本系的专业课,那他就不适合留在这个系。
同样,关于精品课程的工作量计算办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比如今天杨丹副校长就在这里,学校如果出台相应的工作量优惠计算办法,我们学院可以立即执行,因为这样才会增加我院的编制。工作量的计算,2005年学院的教代会就已经通过了和学校各种计算办法接轨的整体原则,因此学院除了给专业课补贴学校给公共课每学时增加的10元外,没有其他的特例存在,数学实验室目前的工作量源用了原来杨校长任院长时的办法,目前由于虎溪校区的分流,现在的工作量表面看很高,但实际仅够完成任务,每学期超课时不到20个学时,由于学校没有更有利的计算办法,现有实验人员的待遇只能作为遗留问题今后考虑。
下面,我就学院今后的其他问题给大家通报一下,首先是财务问题,学校正在尝试建立校院系三级财务体系,今后,系上的财权会进一步加大和放宽,校院两级都会增加对系的投入,这就带来经费使用的一系列问题,学校一方面要求对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规定办理,系主任签字后,就要对发票的真伪,报销内容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希望今后大家签字时想明白这些问题,在财务上,学校另一方面将要求各个单位,严格按照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预算费用的开支。由于今后学校按照统一的国库支付,没有用完的钱都要上交国库,因此各个系今后没有用完的校院划拨经费,当年学院都要收缴。
此外,关于科研经费、研究生经费也要督促我们的老师按照规定的期限使用,我们一些导师,学生毕业很多年了,自己也退休了,手上还有以前划给研究生的钱,就是科研经费都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现在应该改变观念了),更何况本来就是研究生的经费,学院要求,所有研究生经费必须用在研究生身上,研究生毕业后,没有用完的钱一律由学院收回,尤其是退休后,如果所有研究生已经毕业,账面的余额全部清零。
2008年学院又面临学科点的申报,这两年,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申博材料,比如上一轮,数学要凑够30篇代表性论文都还成问题,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去掉重庆大学学报的文章,据说学校的校报已经不刊登基础数学方面的论文,我一直就觉得我们的学者不要投到校报去,我们以前不给版面费都限制不住,现在编辑部限制了。上次学校摸底,我们现在全部用国外sci期刊的论文都还有很大的挑选空间。有了博士点后,数学已经有18名博士生,加上物理,现在是41名,我们大部分是直博生。数学去年一年被国外sci期刊接收的论文就超过20篇,博士点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我给校长说过,不用5年我们在国际期刊上每年发表的论文就会超过100篇,将大大提升重大理科的国际影响。
老师们,鼠年将至,我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