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多年轻,你只要把学校学院的各种鼓励政策用够,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去年博士毕业的徐建文最近是喜事连连,马上要做爸爸的他,继去年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今年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今年学院获得同样资助的还有去年分来我院的另外两名博士,但徐建文在收获名誉的同时,名实双收,无疑更值得所有学院青年教师借鉴,现在学校的收入很具有弹性,工资和津贴等刚性部分是保证温饱的,论文奖励和教学奖金则是计件工作,还有很多其它的有酬劳动,要想富足一些,过上小康生活,就得向各种鼓励政策索要。
昨天在团队的群里,徐博士坦承刚毕业时,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后月收入有2千就知足了,8月工资卡一下增加了学年度的教学奖金,非常高兴,总算工资卡有了5位数的收入。在羡慕他收入的同时,需要看一看他的付出,是否大家都可以借鉴呢?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徐的性格很好,人见人爱的小青年,做事非常踏实,学术水平也很高,作为团队的大师兄,帮助学弟学妹也很尽心尽责,从无怨言。尽管他研究工作任务很重,担任系主任助理也分心不少,教学任务也是年轻人中较多的,这一年教学工作量700多,但他坚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教练工作,发挥自己从事模型理论研究的特长,惠及更多的工科本科生。今年他指导的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重庆市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指导竞赛的教学奖金就是2万多。
徐每年还有至少三篇SCI论文,去年毕业的他已经发表SCI论文10多篇了(含录用),已经是多家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今后如果开始招收研究生,各方面的实惠还会接踵而至。